新闻中心

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帮助别人自己也能收获快乐

发布时间:2023-11-14 14:15  浏览:

  孝親敬老、關愛特殊人群、遍及心理健康知識、走進各大校園掀起一股學習雷鋒的熱潮……近來,氣溫驟降,青島市雷鋒精神研討會的誌願者們活躍走出來用實際行動溫暖著青島市民的心。
  
  參與小軍團夏令營宣揚雷鋒精神「我是老兵,我學雷鋒」是王發令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自6歲時在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一顆學雷鋒的種子開端,王發令就用終身餞別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成為照亮他人生路途的燈塔,退休後他又四處奔波成為雷鋒精神的「播種者」,在島城掀起了「敬雷鋒、學雷鋒、做雷鋒」的熱潮……記者聯絡到青島市雷鋒精神研討會發起人王發令,聆聽了他的雷鋒故事。
  
  從小埋下學雷鋒的種子,拋棄生產隊隊長職務圓了從戎夢王發令1954年出生於遼寧丹東,當時家園有著很稠密的學習雷鋒氣氛,1960年、1961年雷鋒連續兩年3次到丹東作陳述,這時的王發令就聽過了雷鋒的故事。決計「長大後要成為一名光榮的兵士,走雷鋒一樣的路途」。1963年,年僅9歲在家園小學就讀的王發令在聽過雷鋒在丹東舟橋部隊作陳述的錄音,就對雷鋒產生了深深的崇敬之情,立誌趣雷鋒學習。回憶童年,王發令歷歷在目,他說童年開端就在自己心中埋下了雷鋒精神的種子,雷鋒精神也貫穿、指引著他生長的每一步。
  
  教新兵包餃子雷鋒曾3次報名從軍,從戎也是王發令從小的願望。熱血沸騰的他對兵營充滿神往,神往著保家衛國、神往著前進、也神往著應戰自己。他曾把楊柳枝條剪下來圍成一圈放到自己的解放帽上,象征著大蓋帽戴上,自己刻一把木槍別在腰上來回跑。高中畢業後,憑借著聰明的頭腦和勤勞、剛強的質量,王發令被推舉為生產隊隊長,可是從戎的願望在他的心中未曾忘記過,聽聞水兵來彌補兵源他馬上報了名。1974年12月,王發令如願以償地穿上了心心念念的戎衣,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水兵的一名水兵,自此從家園日夜勞作的黑土地踏上軍艦,滿懷憧憬地駛向蔚藍色的大海。
  
  來到部隊,王發令前進很快,第一年下半年就被選拔為班長,第二年升為排長。他就這樣憑借著本身的盡力,在各方面表現傑出,一路晉升為區隊長、連長、團長,直到北部戰區水兵練習基地司令員。從兵士到幹部責任更重了,可是初心沒有改變過。他告知記者,當年在東港剛剛上車的時分,遇到東港的消防隊隊長,看到他穿戴戎衣就告知他,從戎今後要做到16個字「襟懷坦白、忠誠老實、尊重領導、聯合同誌」。上車之後,王發令馬上把這幾個字記到了筆記本上激勵自己,這也為他今後的作業打下了一個基礎。
  
  協助13名孤兒水兵安心執役,成為官兵口中的「愛兵團長」
  
  王發令的上一任團長劉德全是有名的「雷鋒團長」,成為將軍了也堅持以雷鋒為典範,雷打不動學雷鋒50多年,這讓王發令很受牽動。在跟著老團長的7年裏,王發令也學到了不少優秀作風,繼「雷鋒團長」之後王發令成為兵士們口中親熱的「愛兵團長」,深受官兵的尊敬和喜愛。
  
  王發令和兵士談心王發令說,「要讓兵士不想家,有必要把連隊建得像個家;你深深地愛兵士,兵士就能逼真地愛連隊。」有事他總是沖在前,和兵士們一同勞作,時間把官兵們的冷暖掛在心間,愛兵如子,以實際行動溫暖著身邊的兵士。
  
  不辭辛勞為患疑難疾病的兵士四處求醫問藥,還經常深化到底層連隊查看。一次看到兵士的床鋪破舊就用手晃了一下,沒想到床鋪像搖籃一樣晃了起來,他眉頭一皺想著睡在這樣的床怎樣保障休息質量呢,於是馬上想辦法為兵士們更換了數千張床鋪。
  
  為兵士過生日在大連旅順任團長期間,他深化到底層連隊了解到全團有13個孤兒、34個單親、11對父母離異的兵士,他在心中靜靜記牢了這一組數字,決計協助這13個孤兒水兵安心執役,用心關照著他們的日子和生長。為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他邀請孤兒水兵到家中一同春節過生日,後來他培育的這13名孤兒水兵有的考上軍校、有的轉為士官,在他的影響下生長為建設部隊的骨幹力量,王發令感到特別自豪也特別欣慰。不少兵士表明能有今天的成果和王發令的關心有很大聯絡,傳聞王發令在號召學雷鋒,有的也紛繁來電話也想參與進來。
  
  水兵領導為王發令頒發學雷鋒標兵證章王發令就這樣一直把連隊當成自己的家,把官兵當自己的家人,他說對待官兵自己有時分像個暖水瓶,外面是冷的,裏面是熱的,雖然練習上威嚴可是日子中對每一位兵士都支付真情。有時分像暖水袋,裏外都熱。在大連旅順當團長的時分,旅順的風是北風多、南風少,指揮員是面南背著風,一列橫隊全班練習者就迎著風,下去查看一領會不可,立馬調集班長調轉方向,指揮員一律面朝北迎著風,面風而立。他把不僅在練習上關心著官兵的冷暖,也把關心註入了練習之余的日常日子,「愛兵沒商量」,春節過節他也會和官兵們到連隊一同包餃子、會餐吃飯、和咱們嘮嘮家常,尤其是新兵士年紀小,有的是第一次離開家園春節,他要讓新兵士感受到部隊咱們庭的溫暖。體貼,溫暖的他帶出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兵士,他也成了官兵們紛繁稱贊且信任的「愛兵團長」。
  
  學習雷鋒「釘子精神」,編撰16本專著「我和雷鋒有幾個共同點,當過生產隊記工員,當過大隊新聞報道員,當過武裝基幹民兵扛過槍。入伍後,入伍練習期間受到連隊嘉獎。」王發令先後4次被評為「學雷鋒標兵」,他的成就也離不開他勤奮、好鉆研的質量。
  
  參與小軍團夏令營宣揚雷鋒雷鋒的作業特別繁忙,他就發揚「釘子精神」,晚上少睡一點,打起手電在被窩裏看書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也是王發令特別欣賞的,提起雷鋒,王發令喋喋不休,有嘮不完的磕,雷鋒的業績他如數家珍。雷鋒的8大本、162篇日記和20多萬字的《雷鋒全集》他反反復復地讀了十遍不止。近三年,他用業余時間寫成了12萬字的《學雷鋒自傳》,改了八九稿,眼睛累到不可,仍然堅持著。
  
  王發令告知記者,他從1986年開端就使用業余時間和晚上進行研討、寫作,結合著崗位研討,前前後後編撰了帶兵、管理專著16本,超300多萬字研討成果。他把這些書捐贈送給部隊人手一本,讓官兵們很受用,像《新兵日子談》用具體案例協助兵士們習慣部隊日子,《帶兵幹部攻略》裏的經歷也為帶兵幹部解決了不少難題……官兵到現在還在用著。2007年轉業到青島總工會時,在3個月的實習期裏他經過16本書描繪16個部門的作業,他把狀況了解的清清楚楚,很快就上手了。
  
  決不能讓雷鋒精神失傳,做起播種者「決不能讓雷鋒精神在咱們手上失傳!」王發令看到現在的年輕人對雷鋒精神了解不夠深刻,萌發了一種憂慮,意識到光是自己學雷鋒是不夠的,決計做一個雷鋒精神的播種者。
  
  於是他開端在全國範圍內尋覓雷鋒的痕跡,有時分早上3點鐘就出發,下著大雨拿著傘就走了,忙得如火如荼。
  
  安排新兵練習在到河南編外雷鋒團紀念館、遼寧撫順雷鋒紀念館觀賞學習,王發令萌發了也在青島註冊一個安排,引導青島市民學習雷鋒精神的想法,後來又持之以恒地經過信函、電話等方式聯絡了雷鋒故土的馮健姐姐、雷鋒的鞍鋼工友易秀珍、雷鋒教導過的學生孫桂琴、陳雅娟、韓頌東、劉靜等以及山東省學雷鋒標兵劉曉暉等人,還聯絡到了采訪過雷鋒的記者的兒子。他們從不同視點敘述了許多雷鋒業績,也供給了許多保藏多年的關於雷鋒的珍貴照片材料。
  
  在做客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目時,王發令上臺敘述了一段雷鋒故事,剛好當時雷鋒的戰友梁友德也在現場,他聽到後就找了過來,兩個人互留了聯絡方式,給王發令供給了許多雷鋒的故事。經過老部下韓斌找到了雷鋒工友、戰友喬安山、又聯絡到了陳雅娟,經過陳雅娟又聯絡到了湖南省總工會原副主席雷鋒的姐姐馮健……就這樣,王發令一個接一個的聯絡到了21位曾經與雷鋒一同的人,建立起一個21人組成的智庫。
  
  看望雷鋒的戰友、工友喬鞍山一趟趟地到青島市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查閱史料,一趟趟造訪青島市文明辦、民政、社科聯等部門了解政策。經歷了充沛的準備後,王發令在青島發起了雷鋒精神研討會,2011年元旦開端註冊,2022年2月21日正式成立。
  
  「一開端沒有人理睬,我就一對一地講」,王發令沒有畏縮,而是知難而進。2014年退休後他就把弘揚雷鋒精神當成了另一件作業去做。他去企業、機關講,進到高校也去到小學講,到公交上、地鐵上講,註冊了公眾號、抖音、快手在網絡上講。這個過程遇到了許多阻力,因為雷鋒不是青島人,也沒在青島待過,沒有痕跡,他走到哪裏就要解釋到哪裏。從一開端的不斷被回絕和質疑,慢慢地響應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學習雷鋒的活躍性也高了。
  
  雖然很辛苦,但也得到了許多支持和認可,一個偶然的機會,王發令經過一個叫韓斌的戰友輾轉聯絡到了今年73歲的楊乃光,得知他保存了雷鋒用過的一個飯盒和水壺,面臨這珍貴的保藏品想著不惜代價買過來。許多人找過楊乃光,楊乃光都沒有容許,他們去了之後,沒想到楊乃光沒有要一分錢,只要了一個保藏證。楊乃光很信任他們,這些物件楊乃光這些年一直保藏著,近年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能得到更好的保管,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他說,交給信任的人才有安全感、才定心。
  
  雷鋒在遼寧鐵嶺居住時的老房東艾先生王發令的盡力沒有白費,青島市雷鋒精神研討會組成以來,活躍打造優秀的學雷鋒安排,選擇學雷鋒項目,安排學雷鋒誌願者,聯絡學雷鋒底層單位,把學雷鋒的標桿立了起來。他們進入社區、校園、企業、社會、青少年部隊、部隊展開了雷鋒精神、雷鋒文化、雷鋒哲學等多項研討,在救急和幫扶方面做出了傑出的成果,雷鋒精神一步步遍及島城的千家萬戶,學雷鋒也變成一件常態化的作業展開,融入市民的日常日子。
  
  2023年水兵節的時分,雷鋒精神研討會在各校園成立了課余活動小軍團,使用當一天兵、穿一天戎衣、學一部軍隊配備、唱一首軍歌、練一個軍事動作、學一個軍規、觀賞水兵博物館等內容厚植愛國情懷;七一,帶領小軍團觀賞了市北黨史館;十一觀賞了青島歷史博物館……平時因為校園正課很忙,雷鋒精神研討會就使用寒暑假免費安排活動,鼓舞了小學生的愛國責任感,播撒了學習雷鋒熱心公益的種子,引起了很好的反響。
  
  現在王發令依舊經常重視著新聞,他說學習雷鋒也要緊跟年代,雷鋒精神永久不會過時,協助他人自己也能收成快樂。